骨折手術對骨科醫師而言,算是手術類型中的家常便飯。當我們在看病患x光片時,腦中就會產生下刀的直覺對應,久而久之變成像膝反射一樣,A狀況對應A方法;B狀況對應B方式。然而,戲法人人會變,如何再精進改良,降低手術中不必要傷害跟影響,是醫生要一直持續思考和進步的。

前陣子我去參加了由AOTrauma韓國首爾舉辦的最新骨折治療研討會。AO是源自於瑞士推動推廣各種骨折治療的非營利組織,會定期舉辦研討會,與各國醫師分享最新的骨折治療觀念。

image1.JPG

 

此次研討會探討的是骨科手術中的「入路」。所謂的「入路」指的就是手術必須經過的骨骼、肌肉路徑。大家可別以為每次手術醫師都像電影一樣很帥氣的亂切下去,「入路」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和影響也的不同。在手術執行的過程中,醫師勢必要選擇撥開或是切除不同的肌肉,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地,但過程中就可能傷到肌肉或神經血管,為降低這些不必要的傷害,開刀路徑就相當重要,更是一門大學問。好的入路帶你上天堂,恢復時間快,減少不必要的手術傷害,但壞的入路就可能加長復原時間,甚至壞了原先的骨骼機能。

如我前面所說,當醫師久了容易產生反射思考,會以過去學習到的手術路徑去處理同樣的疾病。然而,科技日新月異,身為一個醫師,不能僅用過去知識和經驗面對疾病,能夠再提供給病患高品質且有效益的治療,才是自我精進的目標。此次研討會,除了學習一些關於骨折治療的新觀念外,更提供大體老師讓我們練習新入路,實則相當感恩。因為有大體老師,我們能夠實地操作練習手術,且立即辨識出入路的位置跟效果差異,再次感謝大體老師無私奉獻。

image3.JPG

我這次學習的重點在髖部及膝部一些新的手術入路,藉由不同的技巧,達到更好的骨折復位,同時更符合微創手術觀念,能減低肌肉血管神經傷害,讓患者可以恢復的更快更完全!這些手術觀念還可以應用於骨折創傷、腫瘤手術、關節置換等,收獲相當豐富,我實在相當興奮!

image4.JPG

 

此趟另一個學習重點是人工關節置換之後的骨折(peri-prosthetics fracture)處理。隨著人囗老化逐漸嚴重,台灣作過人工關節的患者越來越多,這群人往往年老時也伴隨著骨質疏鬆狀況,若不幸發生人工關節周邊骨折,處理起來往往會相當複雜,包含骨折固定復位(鋼釘)如何避開人工關節?人工關節是否要一併置換?這些困難的問題一般醫師往往避之唯恐不及,以致這一群病人往往得不到最好的照顧。然而隨著醫學材料的進步,處理人工關節處骨折的材料跟方式也跟著精進,現在的醫材可以繞過骨頭將骨折處固定,不僅開完刀能夠立刻復健,未來醫師也不需要屢屢再以打掉重練的方式處理置換新的人工關節。

 

給予病患們更好的世界級治療和照護一直是我身為醫師的初衷,也是我期許自己要不斷精進知識的目標,我非常期待將這樣的經驗帶回台灣跟更多骨科醫師分享,讓台灣的醫學更進步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.Woo愛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