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醫者心鐵人魂骨科醫生吳凱文-肌少症.jpg

「人過30就開始老化。」我想這句話大家應該不陌生。的確,30歲以後,除了臉上的膠原蛋白開始流失,內臟器官開始老化,代謝變慢,肌肉量也是逐漸下降,40歲開始身體每10年會掉到8%的肌肉量,這是我們出生後就無法避免的老化過程,雖然老化是必經之路,但透過日常的飲食照護跟規律的運動習慣,依然可以緩解肌肉流失的速度,也可以避免在年邁時發生肌少症喔!

那些徵兆,需要擔心是肌少症呢?

  • 走路遲緩:一般認定的每秒小於0.8公尺就需要擔心。
  • 坐著起身困難:當你起身需要超過20秒時,通常都是身體有問題。
  • 握力下降:平日像是擰毛巾卻擰不乾的狀況出現,或者轉不開瓶蓋…等等。
  • 反覆跌倒:可以觀察是否走在平地上也會不小心跌到,或者一年出現連續跌到2次時,就需要擔心。
  • 體重下滑:有個居家檢測的方法,當你瘦到可以用雙手的虎口環繞小腿最粗的地方時,就可能是肌肉流失過多了。

以上症狀綜合出現時,就有可能會是肌少症,建議你到醫院家醫科照X光做詳細的檢查確認。

哪一些人是肌少症的高風險群呢?

  • 營養不良:特別是維生素D不夠的人,維生素D能幫助肌肉合成,而且也能幫助鈣質吸收避免骨質疏鬆,在美國非常重視維生素D的補充。
  • 體重過輕:這沒有絕對準則,但一般認為是BMI<18。
  • 賀爾蒙失調:不論男女性,更年期過後,賀爾蒙分泌會開始減少,使肌肉合成蛋白減少,加上蛋白質分解速度變快,就會造成肌少症。
  • 訓練不足:沒有運動或沒有規律運動的人

不要小看肌少症,它其實殺傷力十足,它通常跟骨質疏鬆症相繼發生,造成活動力下降、反覆跌倒、骨折,甚至會出現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、認知功能障礙等,嚴重的話會增加死亡率。

肌少症目前無藥可醫,只有日常實踐2個生活原則與之共存!

原則1:規律阻力訓練或重量訓練
許多研究顯示,透過自身力量的阻力訓練或者拿啞鈴或器械做重量訓練,都可以減緩肌肉的流失,避免肌少症的發生。很多年長者聽到這類型的運動,都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無法做到,但就像培養運動習慣一樣,從自身的負重開始,再慢慢增加少少的重量,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有力氣。美國運動醫學會最新維持健康的運動頻率建議是: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,加上,每周兩次的重量肌力訓練。

原則2:日常飲食多攝取蛋白質跟維他命D
就像健身人要增肌就要喝高蛋白,要避免肌肉流失,日常飲食照顧要多攝取蛋白質跟胺基酸,所以肉類、奶蛋、高油脂魚類,像鮭魚、鮪魚、沙丁魚…等都可以多攝取,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很常會因為咬不動就不吃肉,一碗白粥當一餐,長久下來會營養不良,所以準備時可以幫他們剪碎或燉爛,讓他們能透過飲食吸收足夠的蛋白質;此外還可以額外補充維他命D,並透過每天曬太陽15分鐘來活化維他命D,如此才能幫助肌肉生長與鈣質的吸收。

這兩個原則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,但是能夠在生活中規律實踐,在研究上顯示是真的可以避免身體很多病痛。不論你現在幾歲,為自己動起來,才能過著有品質的退休生活!

arrow
arrow

    DR.Woo愛骨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